尊敬的各位来宾、朋友们,大家好!
在酒厂工作后,一直以来都有一个情结,看别人打酒经常会想起我小时候,跟父亲跑几里路到供销社商店给爷爷打酒的情景,后来长大一些了,不知不觉也曾带过自己的儿子,去给父亲打过酒,这些情景都一一刻在记忆里,每每想起来,总带给人一种很温暖的感觉。
工作在酒厂,经常到公司门市部转转,能见到形形色色打酒的人,有些耐人寻味。有这么一位年轻妇女,长期骑一电瓶车风雨无阻,每月都来给老公买酒,时间长了你只要随便一问,她自己并会说"我家那个死鬼,你要不管紧点,一个月10斤酒根本不够"乍一听以为她在埋怨,其实不然话语里有着幸福的滋味;有一个人老家很远,千里迢迢,一年才能回家探亲一次,回去前,携妇将子一家三口,把车子开到酒厂来打酒,总嫌车的后备箱小,恨不得搞个坛子装上半吨一吨,不经意间也会告诉你孩子的玩皮,听说到酒厂来,高兴坏了,"喔!"爸爸我们给爷爷打酒去了",你能想象千里之外的团聚场景,一定也能让你触景生情。
每到过年旁边,酒厂门市打酒的人总是络绎不绝。有平时劝老公少喝酒的,现在也会给多打个5斤10斤;平时喝10块8块一斤的,过年了也给买个二三十块一斤的;有些领导当大了,因为工作总是很忙,难免疏远了一些亲情,即使过年回家也不知道该带点啥,给哥兄姐妹,送两瓶好酒吧,可到来年,发现酒还放在他们家里,没舍得喝。就有这么一位领导,朋友给他送了一壶原浆酒,过年带回家,也没当回事,就随便丢给几个哥哥,没想到他们喝了都说好,说什么,"下次你要带东西,就带这个酒吧",领导回来从朋友那一问,才知道也就是老家酒业,几十元一斤的原浆酒,平时还真没看上,后来也试着买了几十斤,一来二往才发现,到现在不送还不行了,拿领导自己的话讲,"这个酒,解决了我的大问题",几个哥哥喝习惯了,其它酒都不喝了,还说什么"几百元钱打几拾斤酒喝几个月,比"茅台五粮液"都好,喝得心里舒坦",领导们本以为送不出手的东西,却让几个哥哥时时念着,特有感触。
也有父母找儿女要酒的,儿女们就比较挑剔,会经常光顾各打酒门市部,有一位中年妇女,一次在打酒时,见我就说开了,"真搞不懂,每年回去带许多瓶装酒,有的酒还贵得要死,老爷子就是说不好喝,非要我给他打你们家酒"。原来过去她一到打酒时,头都大,就像在市场给小孩子买菜一样,不知道他喜欢吃什么。在市面上到处转过,打过很多小店里的散酒,有些散酒店卫生环境还脏兮兮的,也搞不清楚酒的来历,心里总犯嘀咕,不敢打给老爷子喝,毕竟老爷子身体健康是重要的,老爷子喝的不顺时,还以为我们做儿女的小气,其实真不是的,后来听人说酒厂,跑了许多路才找到,起初本就是图个放心!没想到老爷子高兴坏了,就认定了这是好酒,这一打就是好几年了,再也不用为买酒发愁了。
做酒厂一晃15年了,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这么多年就为打酒,有给我们送字画盛赞我们酒的,我们把精心装裱起来,放在门市大厅,有给我们写信热心提建议的,我们都一一回复,有当面表扬我们酒厂办的好,却总感觉还有些脸红,这些日常小事按理说不应该放在心上,但就是这些小事却让我常思常想,难道我卖真的是酒吗?他们打的是酒吗?不!都是情。是父子间的亲情、是夫妻间的温情、是兄弟朋友之间的手足情,也是一份一份充满期待和向往的心愿。
为此我想,无论是为了纪念相濡以沫的爱情,还是惦记着因没有时间探视而耽误的亲情、念着远在他乡的兄弟手足之情或是给同学朋友找一个叙叙旧情的理由,我们都太需要一个能纪念这些朴实感情的节日了,于是就有"打酒节"这一概念,在我的脑子一闪而过。从有这个念头到办打酒节,只有两个月时间,虽有些仓促,但感情是饱满的,全公司上下,没有一个不支持的,只想用我们的实际行动,能为你们"打一壶纯正原浆",来纪念我们和广大消费者一年一度的"简单和真诚",感觉非常值得,也很兴奋。我们深信"打一壶纯正原浆"会成为这个冬天的诉求,希望它暖在当下,暖在远方,暖在每个人的心里。
让"爸爸,我们给爷爷打酒去吧"这句话,成为这个冬天的流行词,甚至代代流传。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告诉在座的各位,其实我们酒厂欠了你们一个情。欠常年到酒厂来打酒朋友的打的费;欠专程开车来打酒朋友的车辆加油钱;欠在座的各位嘉宾朋友经常想起、念起老家酒业酒好的广告宣传费。
我们从不敢怠慢,努力酿好酒,用心做好服务!
最后预祝各位嘉宾朋友新春快乐!万事如意!谢谢大家!(来源:安徽老家酒业)